3月4日下午三点,在林春阳主任的带队下(其余成员为:教育培训处干部陈杨、干部人事处干部梅剑文),我们准时来到老法院集体宿舍楼,走访了原市中院政治部丁伟强主任。一进门,丁主任和其老伴即热情的招呼我们在院子里坐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开始了我们的访谈。
做事一定要认真负责
丁主任曾担任过中院刑庭庭长,当时办案,对待证据非常谨慎,只要有一点疑问排除不了就不行。审理刑事案件一定要看现场,只要有疑点就不放过,坚决排除。当年曾有一个案子,现场笔录中提到的物证都没有,为此,他们连续去了两趟现场,并且发动民兵寻找,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了案件的关键证据。
对于刑讯逼供,丁主任也是痛恨至极。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他发现被告人受到了车轮战式的刑讯逼供。尽管当时的公安机关领导来诉苦,诉说刑侦工作的不容易,但是丁主任没有让步,依然坚决排除了这颗“毒树之果”。
丁主任以及他的刑庭同事们的执着与坚持不禁令人佩服。当时的省高院领导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丽水的刑事案子办的实,让人放心。
做人一定要干净
1995年丁主任开始到政治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成了他的工作主线。对于干警既要求严格,又十分爱护。他说,批评归批评,改过即好。他经常告诫干警,做人一定要干净,别人的钱不是好拿的,拿了钱,人格就会被人看扁。而且还算了一笔账,拿了钱,一旦案发,不光要吐钱,还要被判刑,划不来。所以该拿的要拿,不该拿的一分也不能拿。丁主任说,他们当时办案子,当事人家里的水都没喝过一口。真正做到了行的正坐得直,就不怕当事人的诬告。
法院第一次面向社会选拔人才
采访之前,我们已经得知1995年,也就是丁主任任政治部主任期间,我院实施了第一次面向社会的人才选拔。这可以说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雏形。对于我们这些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受益者来说,当然有兴趣知道当年是如何跨出的这“第一步”。所以这次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从丁主任这位当年的决策执行者这里“淘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我们抛出的这一话题,丁主任从当时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组织程序等方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丁主任说,当时也是因为案多人少,而且两级法院编制空缺较大,为了补充审判力量的不足,就决定面向社会招考。具体的招考条件由法院自己设定,基层法院的法官招考统一由中院代招。当时也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了基础知识、法律知识,面试则由张福新院长担任主考官,面试题涉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题。政审时则是到考生的原工作单位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最后统招到了35人。当时还组织一次集中业务培训,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除了法律业务课程外,还很注重理想教育,当时特意邀请了松阳法院玉岩法庭的庭长做了一场如何扎根基层的讲座,反响很好。为了丰富培训生活,还特意举办了一场舞会,增进互相了解,促进联谊。对于这批人,丁主任显得非常自豪,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
法院硬件上去了,案件质量更不能松懈
丁老对近年来法院硬件装备水平的提高,颇为欣慰。他说,以前工作条件比较简陋,院里就院长有一辆吉普车,他们下去办案都是坐公交车,有时还坐坐拖拉机,碰到路不好的,一趟出差回来,满身尘土,现在的办公条件好了。丁主任认为,法院是审判机关,代表的是国家的法治水平。近年来硬件设施的改善,说明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决心以及力度。同时也不忘对我们提出殷切期望,要多学习,精通法律条文,提高办案质量,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告别了丁主任,但是丁主任的铿锵话语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是啊,老一辈为我们的法院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今,国家重视法治建设,我们更应该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运用所学,将正义运送到千家万户。